第9章灵感
与Q市相隔不远的古村,也不纯粹是古村,只能说是亦古亦新。安瑾和沈潭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。
前几天安瑾提出想去附近的古村走走、找一找灵感,沈潭便以朋友的身份,自作主张的安排好了后续的工作,并且打着不放心安瑾一个人出游的名义,和安瑾坐着同一辆火车来到了这里。
南浔古村是第一站,沈潭特意找了一位当地的老人来作为他们的讲解员。
老人是原来的村干部,花白的头发,精神依旧神采奕奕,讲解起来也是自成体系,中气十足,如数家珍——本来也就是他的家珍。
他滔滔不绝地节奏使得两人只能默默地听着,一点也没有插嘴的机会。
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,两人都已经跟的汗流浃背了。随处可见的南瓜花和紫色的扁豆花,红花绿叶衬着暗旧的瓦,枝枝入画。
到达乌镇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了。正值深秋,夜色已深,镇上的路灯全部被点亮。这里的路高高低低的,摸索着走在小巷子里,小巷深处很安静,突然间,灯就亮了起来。
刚好走到一个有池塘的宽窄处,灯光越来越亮。
安瑾对亮光工程之类的灯光效果一向不怎么感兴趣,可这一刻,却被这个灯光折服了。
池塘壁上的灯光是幽幽的,衬托着池塘里的草木,在任期内后,是屋檐亮起的金黄色的光。
浅白的新月,蓝灰色的天,还有点点星光,金黄色线条勾勒出的屋檐,幽蓝的池塘……
安瑾很喜欢小镇的氛围,喜欢一到饭点就能看见的缕缕炊烟,也喜欢永柴米油盐酱醋茶搅拌的日子,满满的烟火气,也许平凡,却叫人踏实。
沿着被灯笼里透出氤氲光晕笼罩着的小巷,一个个的红灯笼在小巷里默默地照耀着,宛若纱灯般朦胧,又有些含情脉脉的韵致。
灯下的人也十分好看,灯光照射下的安瑾皮肤更显苍白,连渐长杂乱的发丝都显得格外明显。
趁着天色已晚,两人决定在这里住一晚上再走。
民宿的老板娘很热情的招待了两人,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自来熟的问着:“两位是住一间房吗还是两间”。
安瑾还没回过神来之时,沈潭抢答道:“两间!”
慢半拍的安瑾只看到沈潭红透的双耳,并没有多想,只当他是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导致的耳红。
深夜,迟迟无法入睡的沈潭轻轻走到安瑾的房门,看到里面漆黑一片,想来里面的人儿累了一天早早的休息了。
敲门的手举起又放下,嘴唇亲启,轻声说了一句:“晚安”便走回房间。
第二天清晨,天公不作美的下起了绵绵细雨。窗外是轻悄悄的世界,活生生的自然,远处的山葱茏清秀,生意盎然。
安瑾看着窗外,越看越舒服,越看越心静,隐隐约约感到来自山野的脉脉关爱。
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的飘着,安瑾独自一人打着在路上随便买的油纸伞行走在雨巷。
值得欣慰的是,仰望绵延山岭,聆听雨滴滴落在石板上的回声。穿过小镇的源水,走过小镇的古道,在炊烟袅袅里吧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。
人在画中,画在人中,昔日的良辰美景在安瑾的映衬下显得略为逊色。
“咔嚓”快门落下的声音在远方响起,摄影师自来熟的走到安瑾面前,他的目光带有对艺术作品的欣赏,毫不吝啬的向安瑾表达自己的赞美并且礼貌的询问安瑾的联系方式。
风趣幽默又带有礼貌的问候让安瑾无法拒绝,只好告诉了他联系方式,短短的一路安瑾走着走着就多出了一个人。
一头有些凌乱的金色碎发,棕色的大眼睛,高高的鼻梁,嘴角微微上扬,有种坏坏的感觉。那个人的眼神被一股势在必得之气所笼罩,在他身遭,似乎包围了一层柔柔的滤镜,完美得,让人产生错觉……嫩绿的芽羞羞答答、欲出未出、把被雨淋湿的松软的泥土顶开一道缝隙;有的如雏鸡破壳,冒出头来,还沾着些许泥土、草木和松针……
顶着晨光出门的安瑾,此刻也踏着晨光归去。
刚进门,便撞见了发现安瑾不见急匆匆出来找人的沈潭。
小镇特有的清新舒真的空气,悦耳动听的鸟鸣,迎风飘逸的野花,令人心旷神怡。
民宿里的游客,都围坐在木桌上慢慢品尝着民宿老板娘做的家常菜,幸福感是那样朴素而真实。
吃完饭,两人便定了最早的一趟火车,收拾行李,准备返程。
与来时不同的是,返程的不仅仅是两个人,更有着说不清,道不尽的“缘”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