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江津年披挂上阵
江砚书看了看姜齐言离开的方向有些疑惑,但见练武场已经来了许多人,便收回了目光。
姜齐宣则是兴冲冲地朝自己的马匹走去,江砚书知道四皇子喜爱骑射,并没有稍加阻拦,只是默默退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。
日头正盛,空气中全是燥热,与此同时,勤政殿的气氛却是十分冷凝。各位大臣面对皇帝的怒火,无一人敢言语。
边关传来急报,与大梁接壤的周国在边关的守城外驻扎了四万兵士。
大梁不是国力最强的国家,但物资丰富、土地富饶,许多双眼睛都在盯着大梁。但大梁向来与各国交好,并没有国家愿意主动和大梁撕破脸皮。
周国向来蛮横,这次驻扎四万兵士的目的不言而喻,皇帝不喜战乱,还在思考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。
大梁刚遭受了大旱,朝堂中也没有可以上战场的将军,本朝没有的里的将军,这一直是皇帝的忧心事。
武举刚开放了一年,并没有那家的年轻俊杰可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,本朝老将也不适合上继续战场。
皇帝十分为难,所以召集了朝中几位重臣前来勤政殿议事,江砚书的父亲俨然在列。
武将匮乏,兵力不足,文臣们却还因为一些小事叽叽喳喳吵个不停,眼见皇帝额头已经青筋暴起,国公爷江津年站了出来。
江津年本是文臣,因着是皇亲,所以官位并不高,皇帝本以为是这位弟弟有了什么计策,却没想到江津年主动请缨。
“不可,此次前去边关不是小事,周国用兵之卑劣,不是爱卿一个人可以对付得了的。”
皇帝一听江津年要出征当即反驳,江津年虽然少年时期随着先皇上过战场,但到底过了这么多年。
江津年也不急,而是徐徐劝道:“陛下,现如今并无人可以出征,微臣随李老将军习武多年……”
江津年还未说完就被皇帝打断,眼见两人都无松口的意思,秦尚书冒了出来,他的儿子秦源如今已然二十有一,却缺乏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见秦尚书也跟着捣乱,皇帝被气得说不出话,他虽然忌惮自己的弟弟,但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把弟弟送到战场上。
秦尚书和江津年,一人是辅佐两朝的老臣,一人是皇帝的嫡亲弟弟,怎么可能猜不到皇帝的心思?
见皇帝这一副挣扎的样子,立马双双下跪,“边疆形式紧张,护国迫在眉睫,微臣愿奔赴边疆,护国为民是微臣该做的。”
秦尚书也不甘示弱:“老臣虽是文官出身,但家中幼子习武多年,最是熟读兵法,望陛下成全。”
皇帝还能不知道秦尚书那点小心思吗,若是以往他肯定成全,可以这一次情况特殊,秦源去了恐怕是送死都不赶趟。
见这两人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,皇帝只能摆了摆手,“江爱卿任主帅,持虎符,秦家幼子任副将,协作江爱卿。”
皇帝被自己弟弟气到不行,话音刚落便拂袖而去,大臣们恭送皇帝之后便各自离去。
江津年目光幽深地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,最终轻叹一口气,转身走了。秦尚书捋着胡子,脸上虽然端着笑容,但到底还是担忧的。
秦源那小子对待功课总是敷衍了事,唯独习武还能打起精神,总是跟他叫嚷着要建功立业。
这一次也是一个机会,如果这一场仗他可以活着归来,也算是好事一件,若非不能,便看天意吧。
*
后宫中消息最灵通的地方莫属于是四皇子生母的宫中,四皇子作为秦源的长姐,知道秦源要上战场一事也是十分担忧。
三公主和江韵锦坐在一边聊天,听了下人回话便是一惊。三公主并非贤妃所生,她的生母是一个宫女,生下三公主之后便撒手人寰。
三公主是七岁的姜齐宣偷偷抱来的,姜齐宣为了逃课特地跑到了偏僻的宫殿,恰巧遇到了因为没有生下皇子而恼羞成怒的三公主生母。
三皇子也是个顽皮的,见那宫女不想要这个公主,他也不跟贤妃商量就把三公主抱走了,藏了好几天直到孩子被饿的哭出来。
贤妃又气又心疼,但到底还是求到了皇帝面前,皇帝直到宫女要把公主丢弃后震怒,一气之下把宫女拖出去打了板子。
宫女本身刚生产完身体不好,被打了板子之后便死了,三公主便被皇帝准许交给贤妃抚养。
其他人都以为是因为宫女死了贤妃才收养三公主,但其实不是的,这其中的秘密贤妃从不允许别人说出去。
贤妃是个有着温和脾气的人,但到底不是小门小户出来的,后宅阴私从小便见过。她听着下人的回禀,一双葱白的玉手在发上簪着的发钗上摩挲。
她抬眸看了看坐在一边已经不再说话而是竖着耳朵偷听的两个孩子,弯了弯唇,在江韵锦和姜亭燕两个小豆丁看过来的时候招了招手。
“贤妃娘娘,我父亲是要上战场吗?”年少单纯的江韵锦仰头看着笑得一脸温柔的贤妃,贤妃叹息一声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。
江津年十几岁的时候在京中可是大名鼎鼎的少年意气,十六岁随先皇上战场,在先帝发起总攻的前两天晚上带着是一个人悄悄端了敌方的粮草。
一战成名不过如此,先帝虽然气恼他这样不顾安危的行为,但到底还是嘉奖了一番。
后来先帝箍着着他,他没能继续上战场,还没过几年,九子夺嫡,先帝被毒害。废太子和太子斗得不可开交,废太子逼宫杀了太子,但到底还是便宜了如今的皇帝。
江津年是如今皇帝的嫡亲弟弟,两人还有一个妹妹,可多年前被送去和亲了。如今要打的周国,也就是当年那位公主远嫁和亲的国家。
所以江津年才会披挂上阵,或许是为了当年和亲的妹妹吧。
逼宫篡位这件事情让江津年看出了皇帝的野心和忌惮,皇帝登基之后便自请封侯,改了姓氏。
江津年在那之后很多年都安安分分,政绩也并无出格的地方,朝中大臣都看得出来他的臣服之心,这一次周国欺人太甚才会重新披挂上阵。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