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兄妹之间的差距目录

第4章兄妹之间的差距

江韵锦的思绪很乱,虽然她只是一个七岁的女孩,但哥哥江砚书跟她说过,战争是残酷的,充满鲜血和杀戮,是最最危险的。

她不想父亲有危险,更不想父亲受伤,这样想着,江韵锦的一双美眸中盈满了泪水。她抿着唇,在贤妃有些慌乱的眼神中落下了泪来。

贤妃有些不知所措,但江韵锦到底是一个七岁的孩子,她也顾不上身份,连忙把江韵锦抱进了怀里。

站在一边的三公主看着贤妃温柔地给江韵锦擦眼泪,她有些吃醋,也嚷着要抱。

贤妃没有办法,只能把两个孩子都抱到了贵妃椅上,小孩子不占地儿,贤妃也不觉得拥挤。

江韵锦还在流眼泪,自始至终都没有哭出声来,显得委屈又乖巧。三公主坐在贤妃的另一边,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,只是好奇地看着江韵锦流眼泪。

“好了,你父亲可是很厉害的,他此次前去战场,是为了保家护国,是去当大英雄的。”

江韵锦也是个好哄的性子,被贤妃这么一哄便不哭了,随后她睁着一双大眼睛问。

“娘娘,那父亲什么时候回来?”

贤妃:很好的问题,但是我回答不上来。

见贤妃回答不上来,三公主撅着嘴冒出头来,“阿锦的父亲可是要做大英雄的,阿锦可不能着急哦。”

贤妃知道这个话题不赶紧转移还有很多麻烦,只能将两个孩子抱到怀里,开始给孩子们讲述那个即将上战场的国公爷年轻时候的战绩。

江韵锦听得出神,不一会儿就忘记了哭闹,姜亭燕也很喜欢母妃讲的故事,两个孩子总算是消停了。

贤妃讲述着故事的时候,刚从练武场回来的姜齐宣和江砚书也走进了殿。

江津年家很是的圣宠,两个嫡出的孩子时常伴在皇子公主的身侧。江砚书进殿之后便见到了贤妃娘娘抱着两个丫头哄的画面。

江砚书瞪了江韵锦一眼,示意她赶紧下来,结果这一眼被姜齐宣看了个正着,姜齐宣死盯着江韵锦,话却是对着江砚书说的。

“不要那么死板嘛,你妹妹愿意亲近我的母亲和妹妹是好事,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。”

江砚书闻言很想像父亲一样说一句“臣惶恐”,姜齐宣也看出了他的意图,不高兴的撇撇嘴,上前去贤妃面前讨宠去了。

江砚书张了张口,只能默默跟上,贤妃对这些孩子最是宽容,免去了礼仪。

宫人给江砚书奉茶,江砚书只能沉默地坐在一边,江韵锦一见自己哥哥来了,便慌忙挣脱了贤妃的怀抱。

江砚书只是淡淡看了一眼江韵锦,随即江韵锦便老实了,江韵锦一向喜欢跟着哥哥进宫,哥哥陪着四皇子读书练武,她就和三公主一起玩闹。

江砚书给贤妃见礼之后便带着江韵锦走了,贤妃也忍不住笑话江砚书那一板一眼的样子,将剩下的两个孩子逗的咯咯直笑。

回去的路上,江砚书兄妹遇到了同样要回家的江津年,江津年一见到江砚书就开始询问江砚书的身体如何。

江砚书依旧是那一副一板一眼的小大人的模样,在江津年眼里真是可爱。江韵锦见自己的父亲笑的开心也不甘示弱,伸着手要抱抱。

江津年顾不上其他人的目光,将江韵锦举到头顶,让其骑在自己的脖子上,一双绣鞋把江津年的官服踢脏也毫不在意。

江砚书仰头看着,眼中不无羡慕,但他明白,他是男孩子,以后是要光耀门楣的,可不能像妹妹一样。

这是母亲告诉他的道理,父亲则是说他身体弱,禁不起这样的折腾,万一父亲手上没劲摔了可就是麻烦事了。

但父亲抱妹妹却从没有失手过,小小的江砚书只觉得失落。

在外人的眼里,江砚书就是一个小大人的形象,久而久之连父亲也觉得七岁的他是一个足够懂事听话的孩子。

但不是,他喜欢像四皇子一样的飞扬,也希望可以得到父亲的宠爱,他听过父亲年轻的事迹,一直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的意气少年。

江砚书失神的时候,江韵锦突然想起来之前贤妃娘娘说的事情,有些委屈地开口,“父亲是不是要上战场?”

江津年意外于女儿竟然知道这件事情,犹豫了片刻才点点头,江砚书自从江韵锦出声起便一直注意着父亲的神色,见到父亲点头也是心中一紧。

江砚书并没有出声询问,因为他知道江韵锦一定会比自己先一步开口。

“贤妃娘娘说父亲是要去当大英雄,还跟女儿说父亲少年时的风采。”江韵锦扯着江津年的发丝,嘟喃着。

江津年本来还在思考该怎么搪塞过去,没想到贤妃娘娘已经为他找好了理由。

江砚书却是不信的,他从识字起便一直在看很多书,包括了兵法,也知道战争究竟代表着什么。

见父亲没什么哄自己的想法,江砚书只能继续低头走着,皇宫内不让乘坐马车,他们只能一路走到宫门口去。

听着父亲哄着妹妹的话语,江砚书难免心中酸涩,牵着父亲衣摆的手也收紧了,但直到回到国公府,他都没有说任何一句话。

向江津年道别,就一个人往自己的院子去了,回到院子,也只是继续看书罢了。

江津年也没管他,这个儿子是最让他放心的,比起跳脱好动的女儿,可给他省了不少心。

*

三天后,是江津年启程的日子,国公夫人带着两个孩子来送行,国公夫人依旧是一副淡淡的模样,江韵锦倒是红着眼睛。

江砚书或许是随了娘,无论面对什么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,他安静地站在江津年的一步开外,垂眸听着江津年的嘱咐。

江砚书并没有认真听,左右和平常的教育差不多,他早已经熟记于心了。

江津年不是一个话多的,但当他看到儿子淡漠的神色,心中依旧难以平静。

但他还是走了,上了马头也没回,自然没有看到江砚书眼中的挣扎和不舍。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