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赵律目录

第1章赵律

“中了!中了!中了!世子爷高中会元!大喜呀!公爷,夫人大喜呀!世子爷中了!”

帽歪鞋掉,衣衫散乱的小厮喜气洋洋地一头扎进靖国公府,顷刻之间,原因为紧张而略显沉闷的靖国公府霎时沸腾起来。

所有人一时都笑了起来,便是平日里颇有些威严的靖国公也不例外。

素来以端静著称的靖国公夫人更是回身扑进了一旁少年人的怀里,又是拍背又是抚面,笑的几乎要流出泪来,口里一连串念的都是:“不愧是吾府麒麟儿!”

“吾儿便是那文曲星临世!”

讲实话,靖国公府也算是累世公卿,本来应该并不在意这么点微末功名,但凡为人父母者,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聪明有出息的。

这考中了功名便是一种极好的象征!

那个眉目清朗的少年人也立即笑起来了,他安抚地拍着母亲的背,看到了门外高远的蓝天,只觉得天地广阔。

他也是高兴的,虽然之后还有殿试,但他从小立志,苦读十余年,并不觉得自己会比任何天下英才逊色,他自觉自己就是要中的。

故而对于谢闻昭来说,他的考试已经结束了,他的那些为国为民的抱负,至此便算是要开始了。

正此时,挂红报喜的差人也策马而至了,一连串的报喜声从街口就一路传过来,叫府上原有的热闹又更上一层楼。

靖国公府世子高中会元,靖国公府遂大摆了三日流水席,施粥一月,在京中各处慈幼局散了万钱,于京中几个佛寺还愿所捐金银更是不计其数。

“这都三五日过去了,紫金巷那家还那么热闹呐,这一天天的得费多少钱呀!下个月不就殿试了么?这要是到时候得了状元,得庆祝成什么样啊!”

听着巷内的喧闹,灰衣小厮一边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家大人,一边咋舌。

不过有着这样话多的小厮,他侍奉的大人也随和得很,随即就自然地搭个话:

“都是皇天贵胄的,这点东西算什么?更何况,这位小世子这样的可是本朝独一位。”

“也是呢,唉~所以说真是人比人,气死人,大人,您说是不是?”

那灰衣小厮瞧着年纪不大,一张圆脸装得老气秋横的惹人发笑,只是话音才落,头上就挨了一下。

他却也不怕,还笑着凑过去问:“大人,您见过那家小公爷吗?”

“见过一次。”

“那他长什么样子啊?好看吗?您什么时候见到的?”

“金尊玉贵的样子。”那大人选择性地答了一句。

“金尊玉贵?金尊玉贵是什么样子?不过我以前听说他长得可好看了,又有人说他是本朝公子哥中的第一人,清风明月的九天仙人般的模样……”

那小厮一张嘴叭叭地追问,人家搭一句,他便能接一百句,甚至人家不搭他的话,他也一刻不肯闲着,那劲头若能分一份在识字上当是很了不得了。

前头一身青衣常服的那位大人则仍不紧不慢地走着。

他再没说话,嘴角噙着一点笑,眼神轻飘飘地掠过那漫长而宽阔的紫金巷。

他在想那个金尊玉贵的小世子——

说起来靖国公府最初也是出身草莽。

第一任靖国公,也就是这位世子爷的曾祖原是个在军中名不见经传的百夫长。

后与本朝开国太祖一同起事,一生戎马,后来其祖父及叔爷等人也效力军中,战功彪炳。

于是开国之后被封为靖国公,世袭罔替。

开国之后,太祖皇帝又将长公主下嫁于当时的靖国公世子,也就是其祖父,至此靖国公府崛起,真正进入了权贵之流,一时风头无二。

而后第二任皇帝收回了兵权虎符,当时的靖国公极配合,于是在靖国公赋闲后,皇帝为了安抚,便对其许以兵部尚书之位,许进阁,并授以太子太傅一职,又将自己最宠爱的清河公主嫁给了那时的靖国公世子,也就是如今的靖国公。

既不许再沾兵权,这一任靖国公则直接走了文官的路子,如今除了有着国公爵位外,还在朝上任着工部尚书一职,是开国勋贵外戚中极少有的手握实权的人物。

于是在许多传闻中也算得上是一起君臣相得的佳话。

只是可能也是娶了公主的缘故,连着两任靖国公都没有纳妾,家中人丁单薄。

到了现在,靖国公府中只有这么一对姐弟,姐姐是当今皇后,据说圣眷正浓,弟弟是靖国公世子,立马就是一甲进士,前途光明。

一家子鲜花着锦,烈火烹油,便是皇子也不敢掠其锋芒。

“真真是金尊玉贵啊。”赵律在心里感叹了一句。

“大人,若如您所料,那谢万山(靖国公)果然为了给儿子让路,向陛下请旨告老了。”

“他这一告老,工部尚书之位便空了出来,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,您看我们的人中谁人可以动一动?”

时值日暮,赵律下了衙慢悠悠地回来,打眼便见自家门口守了一人,一看,发现是礼部的一个给事中。

给事中不过一个区区从七品的芝麻小官,礼部又是个清水衙门,但就是因为官职便利反而消息灵通。

此人是个胆大上进的,于是得了消息便早早侯在了赵律家门口等着了。

给事中职小权大,加上又是迎面遇上了,此人虽然行事莽撞了些,但他有心投靠,赵律当然没有把人拒之门外的道理。

见赵律带了人,一路就进了书房,府里的人就都懂了,该避开的避开,都不多事。

这给事中虽然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,但果然是个胆大的,跟着赵律进了书房就是开门见山,毫不避讳,一派坦荡的样子让赵律也颇高看他一眼。

“虽说是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,但你看的未免太远了些。”

赵律坐下来,用杯盖撇了撇茶沫,喝了一口才抬头慢条斯理地说道:

“你也不必关心其他人,你的事,上次胡杨(赵家的一个管事)也与我说过了。你既对我坦诚以待,我也不与你绕圈子。”

“那些个人现在就想要这样的高位未免心大了些,如今陛下好求道,难免有些疏于政事,我虽受陛下信任,被陛下委以重任,朝中却也不是什么都我说了就算数的。

我们的宰相大人可是陛下太子时期的最初就在的太傅,多年情义,在陛下心中地位实在不一般,加之其朝中门生故吏多不胜数,他若对这些位置有安排,那么——。”

“沈相毕竟年事已高,哪里比得上您年少有为,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您才陛下最……”

给事中见缝插针地接了句讨好的话,赵律抬眼看了他一下,才接着往下说:

“哎——慎言。”

“是,是,是下官失言了。”给事中点头哈腰,满面堆笑,语气仿佛诚恳极了。

他其实也看不太上赵律这种不是正经科举出身的人,觉得那不是正统,也不够清贵,朝上的名声也不好。

可是赵律权高位重根基却浅,党羽少,所以给钱办事,在暗处的信誉很是不错。

他倒也想攀上沈相,可是沈相高不可攀,要想够着沈相的门槛,光沈相手底下的人就够把他敲骨吸髓了。

而且近年来陛下对沈相显然是带着忌惮的,于是沈相说话远不如赵律能影响陛下。

固然他的事不到上达天听的程度,但是选靠山总是要走一步想十步的,他此举是行了一步险棋,是为了与赵律说:

我是站在大人您这边的,若有事可别忘了我。

为权势折腰不丢人。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