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教你目录

第10章教你

赵律说完,握着马缰正想离去,突然一直沉默的谢闻昭爬起来开口,表情像极了才出狼窝就见识到世间险恶的狼崽子,灰头土脸,但倔强得要命。

“那些流民的死,和你有关吗?”

他握着那支辗转几次又回到自己手里的羽箭,握得指节发白,仍仰头直视赵律的眼睛声音嘶哑地追问道。

“哈……原来是为了这个……”

赵律愣了一下,再次偏头看着咬着牙满脸执拗的少年人突然轻笑,他没有回答,只是平静地说:

“谢小公爷心中既有定论又何必对此一问?”

“那可都是人命啊!你怎么能……你怎么敢……”

谢闻昭几欲泣血,他记得那里其中几个人,他亲去过家里的施粥棚,与他们见过,曾与他们说过话,那些都是,是活生生的人呐。

“可是二皇子遇刺了。”

不同于谢闻昭的愤怒,赵律平静得很,这种平静逼得谢闻昭几乎想要后退。

“可是二皇子并无大碍,而且也不是凶手不是已经抓住了吗?。”他强撑着这样说。

赵律就笑了起来:“人不是银子,一两兑一两的,小公爷,不是所有人命都一样值钱的。”

赵律跳下马,试图凑近谢闻昭,谢闻昭下意识退了半步,但是没有完全退开,他撑着一口气,任赵律再次逼近他的脸侧耳畔,也没有再退。

但赵律只是心平气和的,甚至带了一点奇怪的笑意在他耳边轻轻问道:

“关于流民,您猜此事陛下知是不知?你猜我为何今日还能站在这里?”

谢闻昭一怔,耳畔似有惊雷炸开,那些他刻意不去想的可能不由从心中冒出头来。

而在他还没反应过来时,赵律那边却已经退开上马去了,他最后看了谢闻昭一眼,扬长而去前只是居高临下地说:

“既然陛下要我教你,那么我便再教你一句话:世上的事,是是非非多了,也从没有非黑即白的,但是莽撞是真的会害死人的。。”

“小公爷,再没有下一回了。”

虽然只是几句话的功夫,但显然顾明煜也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,证据就是就他等着的那块地方,附近植物的枝叶都要比别的地方更光秃秃一点。

“你什么时候改做的圣人,一个对你动了杀心的人,你与他说这么多?也不怕人家再给你来一下子?!”

顾明煜显然还有些咽不下气,一见赵律,怼人怼的毫不客气。

不管怎样救命之恩在这里,赵律当然不可能与他计较说话口气,只是回答说:“

我留了独山(负责护卫的心腹)在暗处呢,哪能真让他得手。”

“退一万步讲,若是他真伤了我,倒正好可以问靖国公府讨些好处。”

然后又反问道:“再者说,那可是靖国公府的独苗世子,你当能如何?”

“那,倒也是……啧,这京城就是不好!憋屈!”

顾明煜闻言一偏头,露出一副牙疼的抱怨表情来,“这若是在我们北地……”

“哎,慎言。”

“好好好,慎慎慎慎慎。”

顾明煜自知失言,说不过赵律,非常从善如流地举手投降,嘴里却嘟嘟囔囔的。

赵律看着他一笑,只当没听见,转头听顾明煜又问起了另一桩事:

“听传闻,赈灾的事,陛下还是属意你去是吗?”

“您这传闻听的挺准。”

“那就是是了?!那你怎么想?”

顾明煜有点急,他和赵律认识这么十来年了,确实是有些真交情在的,他侧着头与赵律说话:

“赈灾这差事虽说是陛下看重,但是可是个苦差事。”

“要没做好,你又不在京中,沈相那边可不一定怎么动你,毕竟你镇压的那批书生里可有不少他的门生故吏。”

顾明煜说着说着又生出些不满来:

“从来赈灾都是要么从言官什么的末流小官里,要么外地的知州巡按什么的就打发了,哪有派你这样的户部主官去的。陛下这次是怎么了?你哪里惹着他了?”

“你忘了?我被贬职了呀,如今的户部主官是刘长风,那可是沈相的左膀右臂啊。”

“所以才棘手,沈相的人主管了户部,你又被派出京去,其中凶险你感受不到吗?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后手?”

“赈灾之事自然是圣心独裁,再怎么样,你我在此议论又有什么用?”

“那你去求你干爹说说话啊,朝中这么多人,衮衮诸公,难不成还没有担得起来的吗?”

顾明煜急了,把马横着挡在赵律马前问着。

赵律有些无奈,也停下来与这人解释:

“此事陛下是属意我去,我也没有拒绝。至于户部——如今我倚仗的只有陛下的信重。”

“也正因为我如今能倚仗的只有陛下的信重。”

“我此前平步青云,仕途大好,可是说到底,除了救过驾,我并没有什么镇得住场面的政绩,仿若无根之萍。”

“名不正言不顺,维持如今的局面尚且不易,若我来日,还想更进一步的话那么必然要做些什么。”

“例如此次赈灾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!”

“你可想好了?这次出京,可有的是人不想让你回来。”

“嗯。”

“……那行吧,你想清楚就好,要我能帮你什么吗?”

“这还真有一些。”赵律拍了拍顾明煜的肩笑了起来。

“你只管说!”

顾明煜豪气干云。

——

南江府治下的事态一日重似一日,折子一道一道传入围场,一日比一日危急,皇帝似乎也有些坐不住了。

他原本是想再拖一阵,让朝中的那些老狐狸再斗一斗的。

此前二皇子遇刺那件事,来的突然又奇怪,可是后续似乎又没有后续了,仿佛真就是一个流民发了疯。

但这怎么可能?

于是此事悬而未决地卡在皇帝陛下的心头,叫他很不舒服。

这件事必然是朝中诸公做的,那么只要他们争斗得越厉害,这件事就能越快的水落石出。

为了这个,他愿意把赈灾的事再拖一拖。

至于那些流民的死活,难道这世上有哪天不死人吗?

那些微不足道的流民和庭前的草芥会有什么区别呢?

但如今不一样了,其实不是因为那些灾情折子,而是因为从庆天观陶天师那里来的书信。

陶天师的话是应当重视的,于是皇帝陛下决定就派赵律去赈灾好了。

不同于顾明煜的千般揣测,皇帝陛下这次派赵律下去的想法其实很单纯。

他就是单纯觉得赵律此人好用又贴心,把事情交给他必然是没问题的。

既然赈灾的事情没问题,那么等赵律回京官复原职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,或者说加官晋爵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