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:兵临城下
欧阳正下土之日,整个太原的达官贵人,都前来相送。当然,他们之中,几乎未有自愿前来,不过是碍于主君的脸面。
吴怨和楚玉,走在队伍较后方,看着前方一众人,要么表情平淡,要么写满不悦。
“侯爷战功显赫,在寒丹因是倍受尊敬,我从这些人脸上,未有见到半分惋惜?如图去世之人,不过一素未蒙面的路人。”吴怨轻声道。
“其中或有,什么隐情,不过这事,还是不要再说的好,以免引来什么麻烦。”楚玉说到。
吴怨自然明白楚玉的担忧,因此也没有再提。欧阳正下土当晚,小越拿上早已准备好的包袱,意图悄悄离去。
刚来到院墙前,便被楚玉拦下。
“小越,会去吧。”楚玉说到。
对于楚玉的出现,小越有些惊讶,毕竟此时吴怨因该已经休息,按他所设想,楚玉也该陪在吴怨身边歇息才是。
“楚大哥,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休息?”小越尽量装做什么事也没有。
“我明白你的想法,不过小越,侯爷的遗书你也看到,他并不希望你为他报仇,他只希望,你能够好好活着。”楚玉说到。
“楚大哥,若是吴大哥,也遭遇什么不测,你也不会去为他报仇吗?”小越问到。
“我想我会。”楚玉回答。
“既然如此,您又为何要阻止我?”
“因为若是我去,那便是报仇,而你前去,不过是妄送性命。”
听到楚玉的回答,小越陷入沉默。他知晓,比起楚玉,自己太过渺小,无论是武艺或是聪明才智。
“我知道自己弱小,但我依旧想做些什么,若是要我,就如此坦然接受欧阳正的死,那不如要了我的命!”
“你能做的还有很多,比如前往了解一下侯爷的死因,找到真正的凶手,而不是盲目的冲上战场,同时,你也可勤学苦练,造就一身武艺,以便来日报仇。”
听完楚玉所言,小越豁然开朗,“谢谢楚大哥提醒,我不会意气用事了。”
“你能想通,也足以证明,天资聪明,我和你吴大哥,已经答应侯爷,会教授你武功,你可要做好准备,接下来所学,可没有先前那么容易。”楚玉提醒到。
“是!”小越当即跪下磕头,“小越拜见师傅!”
“无需行此大礼,我与你吴大哥,师出两派,你愿投入那派门下,还需你自己好生考虑,不必急于拜师。”楚玉说完,快步而去,同时又说到:“今夜,你便回去好生想想,待有了答案,便可来找我们,到时你便可拜师习武。”
小越回忆着一路上,所见吴怨和楚玉的武功。这一路走来,小越只见吴怨有过拔剑,他剑法了得,轻易制敌,而楚玉,却只使得折扇一柄,且没错只用作盾牌,显得被动。
“吴大哥的剑招,很是了得,若是要为欧阳正报仇,剑术了得,相比极为重要,可楚大哥,虽未有杀敌只能,但无论对付怎样攻击,都会被轻易挡下,若是自保,或是用作保护他人,必是最佳。”小越一边思考,一边走回房间。
翌日清晨,小越找到吴怨二人,楚玉本以为是其已经想,要拜入何人门下,可得到回答是,难以抉择。小越询问二人,能否择中,无论攻守,皆为重要。
吴怨和楚玉二人,稍做商议,便是答应了小越的提议。两人如今年纪尚浅,且本门武艺,也未有达到精通,并未收徒之能,应下欧阳正所托,也是出于想叫其安心,以及对小越的情感。
如今两人联手,也可算作一位宗师,自然也有收徒之能。得到吴怨两人答复,小越很是欣喜,随即便行了拜师礼。
时隔三日,定江侯去世,太原军士气衰败,纵使有空山派相助,依旧不敌叛军。如今秦悦率领重军,已然来到太原城外,叫嚣要见主君。
大臣们极力反对,若是主君前往,便是变相认输。然而主君,自有打算,与一众近卫军的保护来,来到城墙之上。
“秦泰,这些年的主君之位,你可坐的安稳?”秦悦问到。
“悦儿,你叫朕前来,便只想问此事?若是如此,朕便告诉你,龙椅之上,夏有良席,冬有毛皮,很是舒坦。”主君得意的笑着。
秦悦听完主君所言,愤怒不已,“秦泰,你果然无耻,不过很快,我便将夺回一切!”
“悦儿,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天真,这太原城,固若金汤,可没那么好破。悦儿,你现在收手还来得及,朕将既往不咎!”
就在此时,秦悦的队伍中,李久玉走出。
“你这昏君,事已至此,竟还说得出这样的话,真是可笑至极。”李久玉说完讥笑片刻。
主君在位期间,说他采用不耻手段,夺位之声没有少听,叫他昏君的到时头一次。
“朕自以为,治理寒丹这些年来,尽心竭力,未有丝毫怠慢,这寒丹在朕的治理下,也是日益繁盛,百姓安居乐业,昏君一词实不敢当。”主君回答李久玉。
“你还真是善于夸耀自己,那你可知,你所颁布的减免罪责的法令,害了多少百姓?期待恶人改过,这不如同祈祷狼群,不再袭击羊一般可笑?”李久玉说到。
“朕不知你经历何事,竟有如此想法。”
“你当然不知,你所知晓的,只是自己有多么伟大,多么受百姓爱戴,今日在场这么多人,那我便好生说说,也叫这些拥护你的将士官员,好生听听,看看你是不是那么圣明。”
李久玉随即讲诉了,自己身上发生的事,他的妻子媚娘,出庭作证,将一恶人绳之以法。按照先主君定下律法,那人因被立即斩首,然而当今主君,推崇仁义治国,那人便被压入大牢。
然而那人不知使了什么法子,刑法一减再减,最终尽然只是受了十年牢狱之灾。那人因记恨媚娘当庭举证,找入家中,进行报复。
听完李久玉的故事,主君很是痛惜,他推崇仁义,只是不想,百姓再活着恐惧之中,同意,也想给犯错之人,再一次机会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
“你身上所发生之事,确为朕考虑不周所致。”主君自责的低下头。
这时一位大臣说到:“没有那条法令,可以做到绝对完美,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。”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