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永庆分裂
景阳殿内,一行大臣乱如热锅蚂蚁,交头接耳,窃窃私语,手执的奏折被晃来晃去。不少白眉老儿连连叹息,愁得脸上的五官都拧在了一起。
台前仅一位内侍伫立,面色默然地看着这乱成一锅的大臣们。
“不好了――帝君薨逝了――”
一位内侍从屏风后突然冲出来,冲着殿内大喊。
“帝君薨逝了!”
瞬间,殿上一片哀嚎。
一位身着内侍之衣的男子,眼睛咕噜噜地向四周环顾,然后悄悄往后退了两步,确定周围没人注意他后,便一溜烟儿地离开大殿。
“帝君薨逝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永庆国的大街小巷,各诸侯国开始纷纷谋划着帝君的位置该由谁来继承。
帝君一十六岁登基,在位二十又七年,仅娶过一位妃子,却因为一次意外而丧生。至此之后,帝君再无娶妻,因此他膝下无子。
如今帝君薨逝,永庆无储君,这偌大的国家,怕是要即将易主。
帝都陵安正位于宗政瑾的都城九安正南方,是各诸侯国中相邻最近的都城。而宗政瑾虽在明面上与帝君亲近和睦,但私下早已悄悄部署规划,只等帝君哪天落势,他便可以直捣帝都,将帝君取而代之。
这些,帝君心里自然也是清楚的。因此,将宗政瑾放在自己最近的地方,时刻监视时刻戒备。也好在在他多年的控制之下,宗政瑾并未真正做出弑君之事,可人算不如天算,饶是帝君自己也没有想到,自己竟然会早早离去,连后事也未曾来得及交代,当真是给了宗政瑾一个天大的机会。
正当此时,九昭都城九安王王宫――
十几号人安坐在议事厅内,堂上安坐着九安王宗政瑾,一双如猎鹰一般的眼睛中透露出难以掩藏的兴奋。
“哈哈哈!帝君薨逝,此乃天意啊!”
“臣等,恭喜王上!”
宗政瑾看着座下一干人等,心里好不痛快!多年来的蛰伏,终于是可以到头了!
“依你们看,本王是不是该兵发陵安,一举拿下帝都,给这永庆好好改名换姓了?”他一手撑着下巴,一手放于膝上,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。
“王上,陵安此时群龙无首,若即刻发兵,必定事成。”一位臣子拱手道。
宗政瑾听后点点头,赞赏地看了看这名臣子。很显然,他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。
此时,站出来另一位臣子,他是世子宗政渊的夫子荣池子,年仅二十又一,便是王下一位宠臣,此人聪慧机敏,总能言中王心。
只见他向着宗政瑾和先前的臣子拱了拱手,然后缓缓道来:“王上,切不可低估大吴和高安。且不论较为偏远的高安,这大吴临近我九昭,若发觉王上意夺取帝都,必定不甘心仍为诸侯国。臣以为,王上若要夺取帝都,成为新一代帝君,必定会引发永庆分裂,诸侯纷争啊!”
闻言,宗政瑾不由得皱起了眉头,他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。一旦开始兵发帝都,就意味着各诸侯的局势开始变化,到时候,他要对付的必定是大吴、高安两大诸侯王。
可面对这些,宗政瑾已经顾不得太多,二十多年的蛰伏,二十多年的忍辱负重,他已经一刻都等不及了!何况此时群龙无首的帝都简直就是囊中之物!若是不及时筹划,难道让这个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吗?
一时间,朝堂上开始窃窃私语起来,一方支持即刻发兵,另一方准备从长计议。
宗政瑾看着座下臣子们交头探耳的模样,扶了扶自己紧皱的眉头。深吸一口气,突然站起身,环顾四方。
“传本王之意,即刻发兵,务必半月内拿下陵安城!”
“王上英明!”
三日后,高安诸侯国内――
高安王郁林慕卿眯起眼,手轻抚自己长长的胡须,愤恨地说:“哼,宗政瑾分明是早有计划!趁着帝君薨逝,他发兵陵安,怕是不多久便会越过界限,攻向他大吴,他这是要吞并天下,好让自己成为帝君啊!”
“诸位,可有何对策?”转而,他又问道。
他的一位臣下站出来,从容答道:“王上,九昭王既已发兵陵安,当属大吴最急,可大吴却是各诸侯国中国力最盛,所以,为了避免与强国正面交锋,臣以为,九昭王会派使臣潜入我国,要求我国出兵,东西两线围攻大吴。”
郁林慕卿冷哼一声:“真是打的一手如意算盘。东西两线围攻大吴,饶是兵马健壮的大吴恐怕也是疲于奔命。可他有没有想过,这大吴能够多年同时牵制九昭和我高安,怎会仅仅只靠兵马?他吴越有天下第一神将池飞为他卖命,而我们呢?我高安多年不参战,他九昭也只有他自己亲自上阵,本王看呐,他宗政瑾恐怕被欲望冲昏了头了!”
“王上,那我们……”
“我们什么?他若来求我们,我们便打发了,大吴也不是那么好打的。若不来,我们就好好看着这出戏吧。”
就在此时,身处陵安景阳殿的宗政瑾端坐在大殿之上,看着一众臣子向着他齐齐跪下,心里早有一番筹谋。
一个内侍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。
“哈哈哈!本王就知道他会这么说!”
殿上突然传来宗政瑾爽朗的笑声,大臣们纷纷抬起头看着他,恐是什么消息又让宗政瑾给猜着了。
“本王原想着派遣使臣去高安谈判,好东西夹击大吴,可当今高安王郁林慕卿没有此意,还想坐观山虎斗!既然如此,诸位可有什么好主意啊。”
宗政瑾得意洋洋地看着这些大臣,他原本就猜到郁林慕卿不会出兵,他只是找个借口想做些其他的事罢了,想着与臣子们商量商量,看看有谁能合他心意。
“王上,臣听说高安王尚未立世子,而他仅有一子郁林远却与他不和。甚至还在一次家宴中大打出手,险些重伤高安王。臣以为,不如,我们就从这位不得宠的王子郁林远入手。”荣池子站出来拱了拱手,缓缓道来。
宗政瑾思索再三,觉得妥当,就说:“荣卿所言不错,欲攻王必先攻心,哈哈哈哈!”
“王上圣明!”
“荣卿,此事,本王便交予你去办了。”
“臣定不辱使命!”
荣池子供着手,眼中散发出异样的光彩。他想起早年与郁林远的事情,此次亲去高安就是一个机会,他怎会轻易放过?
谋臣入他国,会掀起怎样的风浪,谁也不知。
大吴都城奚禹王宫内――
当他国谋划着天下时,大吴的当家王上却是端坐在石亭内,喝着清酒,捏着白玉棋子,与自家王子悠然对棋,仿佛从来不知国外事。
“仲儿,再过几日,你王兄可就回来了,就凭你现在的棋术,恐怕又要输了。”吴越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小王子。
他膝下育有二子,大王子吴章文武兼备,德艺双馨兼备,可这脾气怕是会在关键时刻坏事。二王子儒雅稳重,唯独不爱权势,倒是其兄长的最佳监护者。
“父王,仲儿的水平自是比不上王兄的,只是仲儿在担心另一件事。”吴仲拿着棋子,来回捏弄,眉头微微锁起。
“你是担心他回宫之路不太平?”吴越垂眼看着棋盘,戳穿了吴仲的心思。
吴仲深吸一口气,应了一声。
九昭所处之地包有帝都陵安,因此,大多有学之士都在那里求学,自然也就包括了他的王兄吴章。可自打九昭王叛变,陵安就变成了一座空城,那里的学士也死的死、逃的逃。
四日前,父王告诉他,吴章已经动身返回大吴。那时起,他就时刻担心着,他怕九昭的人乘机对王兄不利,在路上埋伏动手。他知道王兄不仅武艺高强,身边也有死士保护,可毕竟寡不敌众。万一九昭丧心病狂对他赶尽杀绝,那他可就没有兄长了。
吴越心知两个孩子情谊深厚,自然也看出了他的担忧。他淡然一笑,站起身,拍了拍吴仲的肩膀,安慰道:“你王兄可是我大吴的世子,本王的儿子岂是宵小之辈能够轻易打败的。”
“可……父王……”吴仲闻言,心里稍稍感到好受些,但一想起九昭王的所作所为,他不免又开口,“父王,请容许仲儿到祁山接应王兄。”
吴越回头看着吴仲,笑道:“也好,你既然这么不放心,就去吧。”
“谢父王。”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