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:打探目录

第10章:打探

云晔气呼呼的抓着馒头大口大口的嚼,再怎么不服都得憋着,谁让他现在得看别人的眼色过活呢,只能把所有的不甘心咽回肚子里。他夹了一口咸菜,就着馒头咽下去,心里不断在哭嚎着,我想吃肉我想吃肉我想吃肉。

可怜见的,已经一个月都没有吃肉了,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。

更让他不开心的是学堂居然离柴房有二里远,东西相隔的距离得花半个时辰才能到,并且路上还有大汉跟着他,还不是怕他跑了。

他有那么傻吗?现在明显不是一个逃跑的机会,他为什么要跑?

生活是不愉快的,但是学堂里的小孩子是可爱的。这个学堂叫静思学堂,里面的孩子小到四岁,大到十五岁,差不多将近八十人,其中小孩子占大多数,十岁以上也就二十多个,这个学堂也只有宋先生一人在支撑。因为小孩子比较多,宋先生无法分神去因材施教,只好一股脑的以小孩子为主,教一些启蒙学书。所以周旭那么大了才只学《三字经》之类的。

云晔刚去的时候,那些小孩子还怯生生的不敢靠近,也不敢多说话,等相熟了之后就打成一团,相处十分愉快。

不过关于这个学堂,云晔听宋先生说,是陆明彦开的,也就是那个混蛋大当家。里面的孩子大多是没钱读书或者是被遗弃的孩子,陆明彦就开了个学堂,收养一些被遗弃的孩子,还免费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来读书。

“谨宜这孩子还是很善良的。”谨宜是陆明彦的字。“他们陆家这点一向做的很好。”

云晔暗中撇了撇嘴,对这些孩子好,怎么对他就好不起来呢?!他也是个孩子啊。

随着跟宋先生的多次交流,慢慢的云晔就知道了,这个寨子叫岩岚寨,像个小村庄,里面有许多农民在居住,他们在这里开垦荒田,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,同时他们很尊敬陆明彦这个寨主,因为他保护着岩岚寨的和平。

此处是西北和西夷的交界线,山多林密,有不少人在此落草为寇,多是一些走投无路的穷凶极恶之徒。那些人会对原来的居住民赶尽杀绝,或者是让那些人臣服,然后占山为王,陆明彦就是一个。只不过陆明彦又有点不同,他是原来老寨主的结义兄弟,老寨主在一次山匪入侵的战争中死去,于是陆明彦就继任了寨主之位。在陆明彦的带领下,这个原本弱小的岩岚寨渐渐强大起来,再也没有山匪敢随意冒犯,所以赢得了全寨子人的尊敬。

这里的寨子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有的结盟在一起,有的单独行动。在群山的山脚下,这条唯一一条西南通向京都的路,山上有些寨子时不时会下山趁机打劫,云晔就着这样被抢过来的。虽然他们会抢劫,但是山下有个小镇是从来不抢的,不知是谁规定的,所有人一律不准在镇子上抢掠。所以那个小镇子就成了唯一一个安乐之处。

“那为什么京都的人不来剿灭这些土匪窝呢?”云晔问完就发觉说错话了,尴尬的挠了挠头。

宋先生没有怪罪他,笑道:“这些寨子虽然说是土匪窝,也干过一些烧杀抢掠的事情,但是做这些事情的也有寨中的村民参与,他们做这样的事情也是被生活所迫,并无坏心,只是跟着寨子里的人行动而已,如果全部剿灭有点滥杀无辜的意味。更何况现在守在西南的靖王和西夷对峙,塞北狄戎进犯,京都中的新帝登基自己都自顾不暇,哪里有精力管这匪患。而且此处位于大山,不熟悉此处的人很容易迷路,人可以进来,马却是不能进的,除非派大批军队过来,否则很难一一剿灭。那些落草为寇的人都是手里有人命的,走投无路才来此处,与这群亡命之徒相比,想要赢那得以命换命,没有大的把握没人敢以身犯险。”

云晔想了想,又问道:“那大当家是不是亡命之徒?”

“这个嘛,”宋先生笑呵呵道:“你猜?”

肯定是啊,就陆明彦那个样子,一天到晚黑着脸不说话,一说话就是没好事,像是被人欠了他几万两银子一样,肯定是哪里来的亡命之徒。具体是不是他才懒得猜,反正他知道了山下有个镇子,到时候他肯定往那个镇子里逃。

不过让云晔另眼相看的是这位宋先生,那天他说的话、行的师礼确实是有奉承意味,同时想着尽快摆脱那样的困境。在他看来,这样的先生大多数喜欢掉书袋,古板又迂腐,多多奉承就好。但是相处几天后,他发现此人绝对不简单,他听过宋先生讲过的课,真真是应了他那天奉承的话,以先生这样的学识若是放在京都,那绝对是弟子三千,成才者数不胜数,呆在这个土匪窝里着实可惜了,有些课比靖王府的先生还讲得好。

光是刚才对闾国内的情况和这山中形势的分析,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说得出来的,这不由得让他肃然起敬,对待宋先生也越发尊重。同时,他隐隐觉得,这个宋先生来历不简单。

宋先生也是喜欢云晔这个后生的,在这寨子里待了这么多年,几乎没有人能跟他谈书论道,前几年谨宜有空的时候还会来跟他说一说,后来忙了再也没有谈过了。这个叫云哥的看着年纪轻轻,懂得学识倒也多,能跟他对上两句,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。他听说对方是冒充清欢郡主所以才会被抢到寨子里来。但是凭他的直觉,这个后生不仅仅是冒充郡主这么简单,肯定有别的身份。

他向来不喜欢管太多,难得有一个与他相谈甚欢的人,况且后生嘴巴甜,会逗乐,比一棍子闷不出来半个屁的谨宜好太多了。所以对方向他旁敲侧击的一些问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,无关紧要的跟后生说一下,不能说的他就打马虎眼混过去,反正两个人都心怀鬼胎不老实。

但最让宋先生值得欣赏的是后生不嫌苦不嫌累,包揽了大部分孩子的启蒙教学,让他轻松不少,并且后生做的还不赖,真是孺子可教也。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