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正和十年,先帝驾崩,举国同哀。次年,新皇登基,改国号为永兴,大赦天下。先皇尊奉为明德皇帝,先皇贵妃金氏被尊为太妃。可满朝文武乃至天下皆知,新皇并非先帝亲子,而关乎先帝是生是死亦是众说纷纭。民间传闻,先帝终日操劳,身患绝症,不治而亡。更有甚者所言,先帝痛失所爱,抑郁而终……
正和元年,彼时的先帝还是一个没权没势的五皇子。朝中势力分裂割据,朝党斗争不断。明源皇帝(先帝之父)自知时日无多,便开始着手拉拢人心,拥护帝业……
清正殿内,祝钰博刚进过早膳,进忠就来宣读圣旨。
“五皇子、传圣上口谕、明一早您要与众皇子一起前往议政殿挑选伴读,切忌不要误了时辰。”
“儿臣领旨。”祝钰博端正的向前来宣旨的大太监进忠回了个礼。
进忠看着他的这番举动,也立即惶恐了起来。虽说这五皇子不得宠,可毕竟身居高位、自然也不是他们这些下人可以怠慢欺辱的。
“五皇子可是折煞老奴了。”进忠到底是在宫中混久了、连忙上前将五皇子扶了起来。·接着,他又说道:“老奴多言,还望五皇子慎重选择伴读。”之后便恭恭敬敬的叩头告退了。
大太监进忠在老皇帝身边侍候了四十余年、老皇帝的用意他怎么会不知道,明面上是为各个皇子挑选伴读、而实际上却是为皇子们选择靠山、趁机拉拢各方世家大族巩固地位。五皇子虽然年幼,但眼神坚毅深邃.,做事果敢干脆,叫人琢磨不透、颇有帝王之相。再加上老皇帝生性多疑,举棋不定,以后是什么形势也难以预料。因此自己才僭越多嘴了。
这边的将军府也刚刚收到了圣旨,将军夫人秦氏一脸担忧。
“将军,我们一定要把亭儿送到宫中吗?可……”
还未说完,带老将军便摆手制止了她,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,然后才开口说道:“皇上的旨意岂是你我可以揣测的?算了,随他去吧。”
老将军嘴上是这么说,但还是将自己的独子晏温亭叫到了书房。
“父亲。”晏温亭进门后向背对着他擦拭兵器的父亲行礼,老将军转过身来微微点头,示意晏温亭起身。
“亭儿明日要做谁的伴读?”
“孩儿想跟随五皇子。”晏温亭抬起眼眸平静的说道。”
老将军似乎也没有预料到晏温亭会说出这番话、他收起脸上转瞬即逝的不解,随即清了清嗓子:“我们将军府向来受皇帝忌惮,此番进宫伴读既是牵制也是试探,五皇子……”
“孩儿明白父亲的用意,可在孩儿看来,大皇子不学无术,他并不是良君之选。”
老将军转过身来回踱步,良久没有出声。他当然清楚晏温亭的脾性,.自家的孩子拥有一个致命点——执拗,只要是他认定的事,任别人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。
“算了,早点歇息吧。”老将军见晏温亭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,也不再多说什么了。五皇子不得势,选择他无论对将军府还是对晏温亭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。
晏温亭看着自己父亲的背影,想了想又将口中的话憋了回去。只留下了“孩儿告退”便转身离开了。
……
次日,晏温亭跟着老将军一早便来到了皇宫。等待侍卫上前禀告过后才领旨进了议政殿。不消片刻,大皇子祝尘景和五皇子祝钰博便相继来到了殿中,
“微臣参见陛下。”老将军和晏温亭恭敬的向殿上坐着的人行了叩头礼。
可老皇帝并未直接让两人免礼,仿佛是想给他们父子一个下马威。
“哈哈哈、爱卿不必多礼,携令公子坐下吧。”
晏温亭立于老将军身侧,抬眼打量着龙椅上的人。老皇帝的身子正如传闻中所说,已经大不如从前了、瘦削的面颊透露着他身体的疲惫,.浑浊的目光里盛满了晏温亭看不懂的野心与狠厉.。
“朕早就听闻将军公子文武兼备、足智多谋,故打算让令公子进宫伴读,不知令郎意下如何?”老皇帝将目光转向晏温亭,语气听似询问,但眼神里却充满了不容拒绝的意味.。
晏温亭顶着皇帝投来的目光,径直走到殿中叩头:“陛下,臣想跟随五皇子。”说完,晏温亭将眼眸低了下去,他并没有注意到旁边站着祝钰博眼中闪过的一丝诧异。
“五皇子?”老皇帝一边缓缓的重复着,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龙椅上的龙纹。
没有直接表态,他将祝钰博的选择抛给了台下坐着的老将军。“将军觉得如何?”
听到声音后,老将军站了起来,抬手作辑:“微臣惶恐,但微臣认为未尝不可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,果然虎父无犬子。你们二人真的是给了朕好大的惊喜。”老皇帝的眼神闪过一丝狠厉,他又转过身直视着祝钰博:“濂道,既然老将军如此欣赏你,以后你就跟着将军公子好好读书习武吧!”
“儿臣遵旨。”
此时站在一旁许久没有出声的大皇子开口:“父皇,儿臣不想让王太傅作为我的夫子。”
老皇帝的怒气再也忍不住了,他将手边的砚台狠狠地摔了下去。“逆子!你…你!不肖子孙,难成大器!”说完便猛咳了起来。
“都…都退下吧!”老皇帝在进忠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向后殿走去。
“微臣/儿臣叩谢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……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