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韦陀菩萨目录

第9章韦陀菩萨

宋吴两家走亲事,没有大肆宣扬,但也没遮遮掩掩。

宋四娘子与吴铮定亲的消息一下子席卷汴京,吴铮也借此出现在汴京权贵的视野之中。

四月初三,宜出行、宜纳吉。

吴家替打头的大雁绑上红绸花,挑挑拣拣准备了六样大礼,一路欢欢喜喜往宋府送去了。

“这是哪家小定啊?那鸭子怎么看着与我家的不太像啊?”

“是啊,你说那鸭子长得确实有些怪。”

“唉哟那儿哪是鸭子呀,那是一对大雁啊!”

“大雁?真的假的?快让我瞧瞧!”

“唉哟夭寿了,挤什么呀!让让让让!”

吴家准备的聘礼虽不多,但那对大雁着实惹人惊奇。

走在队伍前面的两个媒人也是难得碰上一回行奠雁礼的人家,昂首挺胸走在前首,总算底子没那么虚。

吴家家底薄是事实,吴铮短时间内无法改变。送不出多好的聘礼,总是要有一番心意。

大雁难捕,现下很多人家娶妇求亲都没有活的大雁,要么用玉雁、木雁带替,大多数都是省了大雁这一道聘礼。

吴铮是问了媒人才想出的这么个法子。

他特意告了假,在山中蹲了两天才抓到这两只大雁。也是他运气好,三月末了守到几只落单的还没南飞的大雁。只是抓捕时不慎伤到了大雁的翅膀,吴铮生怕这精贵玩意儿死了,特意抱着它们去找何大夫治疗,而后在家中精心喂了几天。

今日纳吉,宋府大开正门。

那媒人看到那八尺有余的朱漆大门正敞,再看看身后六担聘礼,脸色僵了片刻,好歹没垮着一张脸,笑着带人走了进去。

“请宋太太安!”

饶是心里有准备,乔氏看见那六担聘礼,脸色还是不可抑制地沉了沉。

就看今天这聘礼,她都能想到日后走出门去那些人该怎么编排明暄!

乔氏端起茶盏,徐嬷嬷便主动接过话头,高声说道:“唱礼!”

媒人捏紧了手上的帕子,清清嗓子,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味,开始唱礼:

“宋氏有女,宜室宜家。今日,送赤金手镯一对,金簪、金钗各一双,如意一柄,细棉丝绸各两匹,并大雁一双,特求取之!”

乔氏冷肃的脸在听见那“大雁”二字,多少软和了一些。

“宋太太,这大雁可是吴小将军亲自去那山上蹲了两天两夜才抓着的,那真是诚心求取!唉哟可不是我乱说话,我在京都做官媒这么多年,可没瞧见过哪家用活大雁做聘礼的呢!可见以后是一心一意待咱们四娘子的!”

不说前厅,栖光院里也有一番争执。

“娘子!”嫣红的嘴撅得快能挂油壶了,“那吴家,也忒埋汰了些!虽说不能与太子殿下比,那七娘子记在太太名下,只怕日后得的聘礼都不止这六担呢!”

“你别这么说!”荷青反驳,“那吴小将军还亲自抓了一对大雁呢!你看这京都之内,哪家娶妇,新郎官亲自去抓大雁的!”

“他……他那是充面子呢!大雁有什么重要的,良人不争气,娘子可要跟着吃一辈子的苦!”

“那若是良人家中银钱万贯,但今天抬一个姨娘,明日纳一房小妾,那万贯银钱一分都不与你花费,如此便不吃苦了?”

“可是咱们娘子有钱啊!他不给,娘子自己便没有钱花了吗?”

“那既然咱们娘子有钱,只要良人待娘子情深意重,那怎能叫吃苦呢?”

嫣红糊涂了,自己被自己绕了进去。想了许久想不明白,巴巴儿蹲到明暄身边去了。

“娘子~”

明暄斜靠在小榻上,饶有兴趣地听青红二人辩驳,如今见一方惨遭败北,忍不住笑着拿书拍了拍她的脑袋。

“自己想去!我可不帮你!”

“娘子!”嫣红气得一下子跳起来,捂着头跑出去了。

明暄执着一本书,搭落在榻边,望着窗外春光,不知所思。

京中各家闺秀对宋四娘未婚夫的奠雁礼议论纷纷,有羡慕,有奚落。但随着杨花渐飞,明暄也不出去赴宴,倒是远离纷争。

小定过后,明暄与吴铮二人算是正经未婚夫妻。

乔氏一面认为吴铮委屈了明暄,一面又担心二人婚后不顺。思量再三,还是决定安排明暄与吴铮在白马寺见一面。

宽敞的马车上,乔氏坐在上首,明暄陪着坐在一旁。

妇人面色恬淡,只眉梢带有一丝愁绪。她总是想与明暄说一些什么,可是想到自己与宋二老爷,心里又是一阵叹息。她一面担心女儿过于心高气傲,惹得吴铮心生不喜;一面又担心女儿为了大局事事忍让,平白受婆家磋磨。

为人父母,总是希望儿女生活顺遂安康的。

明暄大抵知道乔氏心里想些什么。

这些年,她对父母亲,或是冷眼旁观,或是好言相劝;曾直截了当,也曾旁敲侧击,多少知道一些二人的矛盾。

乔家祖上曾是一方霸主,自前朝屹立不倒,可谓钟鸣鼎食之家、诗书簪缨之族。乔氏作为乔家长房嫡女,自然心高气傲。昔年金明池畔回眸一顾,芳心暗许。

自此,宋乔二家喜结秦晋之好。

然生活不可能一直顺心顺意,二人多少有些磕绊,但总归无伤大雅。

忽有一日,边关狼烟滚滚,八百里急报递上御案。朝廷火速出兵,西北战乱三年不断。你来我往,不断拉锯。

朝中渐渐开始出现休养生息的观点,燕云十六州再次被朝堂提及。

是和是战,朝臣吵得沸反盈天。

以宋老太爷为首的主和派,和以乔老太爷为首的主战派,几乎反目成仇。

受前朝影响,乔氏开始和宋二老爷频频产生矛盾。

这场朝堂之争最后以朝廷与辽国重新签订协议,用钱财换取二十年和平落幕。

乔老太爷怒极罢官,乔世达辞官不出,乔氏与宋二老爷的矛盾也积蓄到顶点,一触爆发,一度闹到要和离的境地。

马车晃了晃,把明暄从自己拼凑的过往中晃清醒过来。

她知道,乔氏是担心她婚后不顺,和他们这对父母一样,终成怨偶。

明暄握住乔氏的手,轻声劝慰:“娘,您相信我,我有分寸的。”

那双手不复少女般柔嫩,却十数年如一日般温暖,给予她爱。

“日后与我成亲的不论是谁,是不是那吴铮,夫妻之间总会有磕绊、有矛盾。”

“世间男子多薄幸,可是母亲,自幼您便教我女子该为自己好好活着。这万里河山沟壑万千,沧浪滚滚。抬头可见璀璨灵津,伸手可触锦绣玉英。”

“我相信无论那吴铮是何种人,我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。”

“母亲,您也应该相信我。”

明暄仰着脑袋,一对杏眼如泉水般清澈见底,含着柔和的微光,看得人心底发软。

乔氏轻轻一笑,眉目间的愁绪一扫而空。她抬起细弱的手,轻柔地抚摸明暄的额角,温柔而坚定地说一句好。

母女二人到白马寺时,吴铮母子已经在寺门静候已久。

不管乔氏先前对吴家是何种态度,至少此刻,脸上端着平和亲切却又不过分热情的微笑,领着明暄上前与那母子二人打招呼。

或许是乔氏这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周氏放下紧张,二人并排走在前面,相互说话。

气氛不算热络,但至少也不不尴尬。

明暄顶着一顶帷帽,身姿挺拔,与吴铮并排走在各自母亲的身后。

吴铮打明暄掀帘从马车中下来时便仔细观察她,隔着薄纱,依稀可以看见少女纤细的身条。

或许是吴铮的视线过于炽热,明暄转头看了他一眼,男人便转开目光,再不敢多看一眼。

吴铮走在明暄身边,余光瞥见少女裙角翻飞,白纱随着走动翻覆流转,罩着的人儿若隐若现。浅淡的香气幽幽飘散出来,缠绕在男人的唇间、鼻尖,轻轻柔柔,若有似无。轻轻翕动鼻翼,那香气便缠绵着进入身体。吴铮从未闻到过这样干净而清新的香味,凭借他的认识也不知道具体是甚么,只是觉得轻轻一闻,便仿佛要醉在这香里。

他小心翼翼地控制呼吸,生怕发出响声引起少女的注意。

二人一言不发,沉默地走着。

过了三门,明暄摘下帷帽,递给荷青,继续跟着众人往前走。

古朴的天王殿庄严肃穆,一尊弥勒大佛袒胸露腹,笑眯眯地对着殿门。

来来往往的香客安静跪拜,求福纳吉,一张张俱是虔诚的面容。

明暄拜了拜,而后趁两位长辈烧香拜佛、求签问道时,径自去了弥勒佛的背后。

吴铮看看母亲,又看看明暄,摸了摸鼻子,跟着走了过去。

弥勒背面的大佛穿盔带甲,手持降魔金刚杵,怒目而视。但凡有宵小从他面前经过,这威严的气势都要逼得他心虚腿软。

明暄纤细的脖颈仰成曼妙的弧度,与那天尊四目相对。

“这是韦陀菩萨,”明暄忽然开口,似乎是在与吴铮说话,目光却依然凝聚在那大佛上,“你信佛吗?”

吴铮终于确定明暄是在与他说话,停顿片刻,声音低沉,“不信。”

男人十五岁起征战沙场,走过腥风血雨,见过人间炼狱。他看着边疆百姓苦苦挣扎,自己也被席卷在无边黑暗的漩涡之中,早就不信这人世间真的有什么救苦救难观世音。

虽说在佛门直言不信神佛好似有些不尊敬,但吴铮还是说出了心里话。

“我也不信。”明暄忽然扭头看他。

这一次,吴铮终于看清小娘子的脸,不再闪躲,与那清澈平和的眼睛直直相对。

明暄看着他,神色无悲无喜。小娘子的眉眼间少了几分疏离,多了几分平和。

“我不信神佛,但每次来,我都会拜他。”

明暄偏头,重新看向那尊大佛。

“传说释迦涅槃火化后,帝释天将他的舍利子分与诸天和众王。韦陀分到了一颗佛牙,却被一个罗刹鬼偷走。韦陀奋起直追,霎时便将那罗刹鬼擒住,取回佛牙舍利子。”

说着,她双手合十,虔诚地跪下。

“我平生不信任何神佛菩萨,唯独在韦陀像前屈膝下跪,是愿我朝文武能如韦陀护法一般,庇佑万民。”

吴铮看着殿外日光打在小娘子洁白如玉的脸上,甚至能看见泛着金光的绒毛。一种不可言说的撼动顷刻间占据了他的整个心房,日光下圣洁的小娘子令他久久不能回神。

良久,他的右膝慢慢弯曲,沉重而缓慢地叩在冰冷地面上。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