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薛氏上门目录

第10章薛氏上门

天王殿韦陀菩萨正对的是白马寺的大雄宝殿。

一众人跟着小沙弥继续往大殿走去。

大殿后面有一棵四人合抱有余的菩提古树,苍虬的树枝上挂满火红的飘带,每一条带子都寄托了夫妻白头偕老的愿景。

乔氏知晓明暄不信神佛,也有心让两人相处片刻,便打发明暄去寺庙最深处的藏经阁看书去了。

于是明暄领着荷青和朝雨,与吴铮一起离开了。

二人一边走,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。气氛不说热络,至少不太冷淡。

“宋娘子为何不信神佛?”吴铮有些好奇,“我在西宁见过很多人,他们其实有时候也知道万事要靠自己,可是看到佛祖还是要上去拜一拜。宋娘子是第一个直说自己不信菩萨的人。”

他不信神佛,是因为这些年孤身走过腥风血雨无所庇佑。可是眼前的小娘子那么高贵、那么娇弱,是父母的掌珠,这么多年一定顺风顺水,又是因为什么不信神佛呢?

明暄愣了一下,轻笑。

“倒也没什么。大多数人求神拜佛,皆是心有所求。你看每日那么多人供奉佛祖,今日求姻缘,明日求仕途,后日求子嗣。世上信徒千千万,便是佛祖有那三头六臂,也要忙得头晕目眩。我若真向佛祖去求,何时能轮到我?我真想求点什么东西,或许求我娘亲、求我舅舅,才更快实现些。”

吴铮失笑。

真的是养在深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娇娇。

只是他注意到明暄说的求母亲求舅舅,却未曾提及父亲,心下有些疑惑,但到底没说出来。

“小将军的大雁很好,听媒人说是你亲自抓的?”明暄见他笑,便另起话头。

“是。”吴铮点点头,犹豫了一下,接着说道,“其实是我家里没什么银钱准备好的聘礼,我问了媒人才想的这个办法。汴京这些日子的流言我也听到一些,确实有些委屈宋娘子了。”

明暄倏地笑开,“小将军心意难得。”

吴铮看得晃了下眼。八尺大汉,能有两个明暄那么健壮,此刻却飘虚着目光不敢看她。

“小将军与我说说你在西北的事儿吧。”明暄看他神色闪躲,心里觉得好玩,但到底与他相处不久,没说出什么亲近的话,只是另外递了话给他。

“其实……没什么好说的,就是每天练兵、打仗,练兵、打仗,每天都是一样的日子。”

正好明暄走到一处断阶,吴铮连忙一跃而上,蹲在上面,朝明暄伸手。

宽厚的大掌布满了厚茧,掌心指纹稀稀疏疏有一些划痕,或深或浅,与明暄细腻白嫩的柔荑截然不同。

明暄犹豫了一下,将手搭在吴铮的小臂上,一手拎着裙摆,借力爬了上去。

可是一只脚刚踩在地面上,另一只脚却被繁复的裙摆勾住,整个人都被带着向后倒去。

荷青和朝雨吓得心神俱裂,忙伸出手要接住摔下来的明暄。

可是,一只手比她们更快。

只见吴铮反手抓住明暄的小臂,一脚向前,弯腰用手掌托在少女的脊背上,收身回撤,将人整个拉了回来。待她站稳,吴铮便立刻收回自己的手。

明暄能感受到脊背和小臂处残留的余温,耳根微微发烫,眼帘轻垂,低声道谢。

“这是我应该的,宋娘子不必客气,”吴铮摇摇头,并不居功,“就是要让寺里的小和尚把这台阶修一修,免得再有人摔着了。”

闻言,明暄的脸上多了几分笑意。

正在这时,一小丫鬟匆匆赶来。

“四娘子!”那小丫鬟神色慌乱,看见吴铮收敛几分,嗓音颤乱,“四娘子,太太让您立刻回府!”

明暄神色一肃,与吴铮致歉。

她弯身直接从那断阶上跳下去,微微趔趄一下,急忙稳住身形疾步向前走去,边走边问道:“出何事了?”

“婢子……婢子不知。”小丫鬟几乎是小跑着跟在明暄身后,颇为紧张,“只是灵雨姐姐来传了口信,太太发了好大一通火,差点厥过去,带着徐嬷嬷和青葵姐姐先行回府去了。”

心腹丫鬟亲自来传口信,母亲在外面便忍不住发脾气,府中一定出了大事。

“母亲率先回府,吴娘子呢?”

“太太留了春泽姐姐,让春泽姐姐送吴娘子回家。”

“好。你先不必回府,去义春堂将黄大夫请到府上,让人候在西厅。荷青去借马,朝雨留在府外。若是申时过半,我还没有让人把口信传出来,你便去乔府将舅舅请来。”

明暄面若冰霜,眉目冷凝,周身上下泛着冷气,仿佛一下子从人间女娘变为九天神女,不近人情、毫无温度。

吴铮安静地跟在明暄身边,看她有条不紊地发布指令。

只在明暄在山门口翻身上马时,吴铮纵马上前,拉住她的缰绳,“宋娘子,前天山里刚下过雨,路上不安全,我为你开道。”

明暄看着他,面无表情,“多谢。”

吴铮松手,轻夹马腹,跑在明暄身前。起先他还压着速度,生怕明暄跟不上他。可是慢慢的,他发现明暄紧紧跟着他,甚至扬声催促。于是吴铮不再压制,微微俯身,扬鞭在马腹一抽,提速向前。

明暄眼眸黑亮,仿佛火焰燃烧。她听见风在耳边呼啸而过,胸腔在剧烈颤动。

她推测此事要么与兄长有关,要么与父亲有关。除了他们两个,明暄想不出还有谁能让母亲生这么大的气。

一路风驰电掣,终于赶到宋府门口。

明暄发髻凌乱,甚至丢了一朵珠花,可她无暇顾及。

马还未停稳,人先翻了下去。奈何马儿太高,明暄一下子凌空,脚脖子一扭差点要摔倒,吓得吴铮扭腰以一种及其扭曲的姿势坐在马上扶住了明暄。

明暄道完谢便要进府,却被吴铮拉住了小臂。

她回头,面如沉水。

“虽然我身份低微,但娘子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,差人去永安巷找我,我一定尽全力帮你!”

明暄张嘴,嗓音微哑,“好。”

***

上房内,一身形纤弱柔曼的女子趴伏在地上,呜咽哭泣。她的身旁站着一双儿女,衣服有些破旧,但补丁完整,面容整洁,一脸怯怯地看着那跪在地上的女子。

老夫人手持一串小叶紫檀佛珠,闭目坐在上首,看不出神色。右下首端坐着一华服妇人,圆面宽额,满头琅翠,十分贵重大气。左下首坐着另一妇人,神态高傲冷肃、满目愤怒,手紧紧捏着椅背,青筋毕露。这赫然是那乔氏。

屋内除了那女子的幽幽泣声,再无一人发出声响,沉闷得仿佛空气都停止流动,让人压抑。

明暄进来时,见到的便是这般场面。

一路上她已经从丫鬟那里打听到事情的始末,略微整理衣衫发髻,便衣冠整洁地出现在老夫人房中。

明暄径自向三位长辈请安,仿佛没看见那三人一般,坐在乔氏身边,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瓷瓶,柔声哄劝她吃药。

“祖母,听丫鬟说您晚间睡觉有些不安稳,今日我与母亲去白马寺,特意为您求了一道香囊。灵雨姐姐,”明暄示意乔氏身后的丫鬟,柔声笑道,“祖母,那小师傅说这香囊里放了酸枣仁、柏子仁、合欢皮、首乌藤,还在佛前听大师傅念了七七四十九遍《地藏经》。晚间让小丫鬟挂在床边,定能睡个好觉。”

老夫人掀开眼帘看了明暄一眼,懒洋洋地开口:“四娘有心了。收下吧。”

明暄笑意更甚,笑吟吟地看向宋家大夫人谢氏。

“大伯娘,前些日子我去三嫂嫂那儿串门,见她有些恹恹的。今日在寺里看见一些小玩意儿,便说送与嫂嫂逗个趣儿,免得闷坏了嫂嫂和我那未出世的小侄儿。”

谢氏笑着让丫鬟把东西收下。

屋内的气氛一下子松快起来,仿佛那母子三人一下子从屋内消失。

那些轻声曼语恍如一把把刀,直直扎进那女子的心里。她死死叩着脑袋,一双眼睛藏得密不透风,嫉恨之色爬满了整张脸。

最狠的招数从来不是打杀,而是费尽心机对方却视若无睹。

明暄和谢氏一来一往有说有聊,老夫人和乔氏偶尔插上一句,气氛很是愉悦。

直到二老爷进来,屋内一下子陷入安静。

女子知道,正戏要开始了。

二老爷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,目光在屋内巡视一圈,落在明暄身上。

一瞬间,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。

“四娘在这里做什么?快些回去!”

“怎么,敢做那腌臜事,不敢让人知道?”乔氏冷笑,忍不住与他呛声。

“你!”二老爷气得胸腔一震,想说什么却被老夫人轻声打断。

“四娘如今定了亲,无甚大碍。在家里多学一些,免得将来去了婆家手忙脚乱。”

老夫人一锤定音,明暄的位置便名正言顺。

“薛氏,将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。”

薛氏的身子轻轻一抖,抬头,情谊脉脉地望向二老爷,未语泪先流。

那清泪却看得乔氏刺目,厌恶地皱了眉,移开视线。

“二爷——”薛氏饱含深情地唤了一声,情意绵绵,“二爷,我实在是没法子了才上这宋府来的。”

“我懒得听你们二人情深意切!薛氏,快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来!”乔氏死死掐着自己的手,指甲都要嵌进肉里,愤声道。

“那年,我与二爷一见如故。我本风月之人,承蒙二爷怜惜,在城北为我置办一座宅子,这才免去我飘零之苦。之后二爷外派做官,我感念二爷恩情,便跟随二爷出京,一路照料。之后有一日,我们遭遇水匪,我便与二爷走失。当时不幸崴了脚,去医馆寻诊,却不想……却不想竟诊出了身孕!”
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

打开App,新用户限时免费读
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