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卷宗
从市政府出来,王戈上车后,看了一眼后视镜里一上车就闭目养神的男人,开口说道:“先生,你真的打算去崚城吗?”
“孙鸿正都这么看好我了,不意思意思,让市长的脸往哪搁。”宋渲的语气平淡,没听出来哪里不好意思的。
王戈想到孙鸿正那张嘴脸,在办公室里都一副赶鸭子上架的架势了,还真是给他脸了。
“先生,我看这事情,不简单。”王戈细想一下,“现在心理学界有权威的人不少,怎么单单就找上先生?加上孙鸿正和宋子廉是一条船上的人,怎么找也不可能找上先生,毕竟先生和宋家的关系不好。”
这么思考下来,王戈可以确定:“去崚城,绝对不是什么好事!”
“都和宋家有关系了,能有什么好事。”宋渲睁开半个眸子,迎着车窗外的光线,下意识伸手挡住了,精修如画的五官落入阴影中,嘴角一扬,带着嘲讽意味,“他们就看我过得太好了,总想找点破事让我玩玩。”
王戈微微叹了口气:“都这么多年了,宋家还抓着先生不放,也真是难为先生了。”
宋渲目光落在前面,正好可以看到后视镜里的王戈。他这些年的确过得很安稳,除了爷爷去世那年,都很少听到他和宋家有关的传闻了,甚至没有。
“这些破事都是那些老家伙告诉你的吧?”
“为了保护先生,这些事总要面面俱到的。”王戈顿了顿,又继续说,“如果先生不喜欢听的话,我会多加注意的。”
王戈倒也坦诚,就因为这一点,宋渲才同意了那些老家伙的建议。
“陈年旧事,都撕破脸了,你觉得我还在意这些?”宋渲又合上眼皮,有气无力似的摆摆手,“回公寓吧,做个讲座还废几句口舌,累。”
车子开始出发,本来一路沉静,宋渲突然说道:“王戈,你对“213”事件了解多吗?”
“了解不多,但在三年前,它的影响的确很大,毕竟这件事牵扯到校园暴力,国家严查,听说不少学校校长被革职拿问,连教育部里不少人都被查问了。”说着,王戈还玩笑一句,“如果先生早些回国的话,说不定就能去大展身手了。听说先生对心理犯罪方面的案件很感兴趣呢。”
宋渲瞥了一眼一旁静静躺着的密封袋,扯了扯衣领子,露出一个邪笑:“现在也挺感兴趣。”
“嗯?不是已经定案了吗?”还有什么兴趣可言?
“定案又怎么样,才十九岁还可爱的小姑娘,可不能成了窦娥。”宋渲不以为然,还吩咐道:“你再从头到尾查一下这个“213”事件吧,孙鸿正给的东西到底不能相信。”
王戈难为情了:“先生,这都三年前的案件了,再有什么蛛丝马迹也……”
“以你的能力,你做不到?”宋渲轻飘飘一句让王戈无法反驳。
宋渲还多加了一句:“一定要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地查哦~”
王戈:“……”
所谓的“不好过”,这不就来了。
回到公寓,王戈给宋渲开门,视线里十分昏暗,好在窗户似乎没有关紧,有风把窗帘掀开了一个小缝隙,射入一寸光。
王戈先开灯,看到小厅里又是乱糟糟的——大小不一、类型各异的书籍随意摆放、或堆积、或摊开在一处,地上放着一杯喝了一半,已经冷掉的咖啡,旁边还有一个抱枕,要再观察一下,就会发现抱枕不止一个是这样的遭遇,衣物这些更是很随手地挂在沙发背。
这样的小厅,除了色调偏淡能和宋渲这个人挂钩以外,真想不到他的个人生活是这样的。
王戈无奈叹了口气,进去第一时间就把那漏缝的窗帘拉好了。
“先生,您应该要自觉打理一下自己的公寓,心理学上不是说,环境会影响心情。先生,为了您好,您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心境。”王戈一边收拾小厅,一边像老妈子一样教育起来,但某人脱了外套直接就往沙发上一坐,闭上眼睛,两耳不闻窗外事了。
“先生,您这样是找不到女朋友的。”王戈说完,想到那群狂热的女学生,又添了一句:“就算找到女朋友,也会跑掉的。”
坐在沙发上的人终于有了反应。
“你废话真多,聒噪。”
王戈很识相地闭嘴了。
宋渲也没打算继续闭目养神了,“把资料拿过来。”
王戈乖乖把随手搁在柜台上的密封袋拿过去,“先生,这能信吗?”
“半信半疑。”宋渲拆开密封袋时,还戏谑地看了王戈一眼,“信不信也能做个参考,不然等你查完,得猴年马月?”
“……”无法反驳。
一两句话间,王戈已经把小厅收拾好了,恢复如初,转头看向宋渲。男人认真工作的时候,单单坐在一处仿若与世隔绝,全心投入。
宋渲的速度快,脑中很快有了大概,把资料重新摊开,一张一张分类,顷刻间,整洁的小厅中到处都是资料。
王戈看着处于资料间,沉思的身影,默默想道,先生应该会收拾的吧。
“您觉得这个案件有问题?”王戈在一旁也看了一点资料,看到先生的样子,想起车上的对话,这个案件莫不是有什么隐情?
“新闻报道的公开性、真实性、针对性、时效性、准确性是毋容置疑的。少女在大过年发病,把自己亲生父亲砍了,最后引发的社会反响是校园暴力和吸毒。你觉得在这件事情上,有多少疑点?”宋渲反问他。
王戈思索一番,反而越想越奇怪,“的确不太对劲,感觉所有事的发展都没有连续性、衔接性,像……是一张强行拼成的拼图?”
“没错。”宋渲点点头,“第一,事件时间。大过年本来就是一家人幸福美满,团团圆圆的好日子,少女却发病了。
“第二,事件发展。持刀弑父和校园欺凌之间,严格来说,它们是独立事件,偏偏很巧地拼在了一起,看起来十分自然。”
宋渲说着,蹲下身,指了指一张资料:“资料里给出的解释:少女因长期受到校园欺凌,最后患上精神分裂症,才导致这一事件的发生。一般来说精神病患者在一定的媒介下才会发病,比如说受到了精神刺激,环境因素等。而调查给出的结果中提到,少女发病现象大多数是在学校,那在学校外,家庭里,又是什么媒介触发的?”
来 APP 跟我互动,第一时间看更新